2007年2月9日星期五

日本物派艺术的代表作:《位相—大地》


物派活动的发源,可以将在1968年神户的须磨离宫公园举办的第一届现代雕塑展时,关根伸夫所推出的《位相—大地》作为源点。或者更确切地说,物派的起点是关根伸夫被他挖掘出的物质存在深深震撼的那一刻。关根伸夫在须磨离公园的露天空地上挖出一个高2.6米、直径2.2米的圆柱形坑,挖出来的土被堆置在坑的旁边,并且被塑成与坑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圆柱。尽管作品的结构很简单,但把挖出来的泥土压缩成想要的形状有很高的技术难度。最后,关根伸夫咨询了东京大学地质实验室,他们建议他在土层之间插入水泥层,然后压紧。那时,关根伸夫对大地艺术所知甚少,甚至创作一件户外作品原本都不是他自己的想法,他只是碰巧被邀请参加一次户外雕塑展览。关根伸夫主要关注的是拓扑空间。和他一起创作这件作品的吉田克朗 提议干脆直接把挖出来的土堆成一座小山,但这个想法违背了关根伸夫想实现一个比人的个体大得多的纯几何形状的目标。的确,《位相—大地》可能会被看作是极简艺术的作品(关根伸夫承认受到该风格的一些影响),或看作是一个“正-负”空间游戏——从大地中挖出一个巨形圆柱。关根伸夫对中国传统园艺技巧也略有了解。中国传统园艺就常常把造湖时挖出来的泥土堆砌成山景。然而,当关根伸夫完成这件作品的时候,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被面前这个“物体”(Mono)的力量震慑住了。这个物质的存在震撼了他最初的所有想法。关根伸夫后来把这件事比喻为一次“意外”,使他(还有另外两位帮助他完成作品的艺术家:吉田克朗和小清水渐)有一周的时间不能平静下来,尽管当时难以用语言来描述这种影响。他知道他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然而他的兴趣焦点还是拓扑空间。《相位—大地》对当时的日本美术界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其巨大的存在感,表述了“世界有着世界本身的存在,怎样能使创造活动成为可能,对我来说尽可能在真实的世界中提示自然本身的存在,并将此鲜明地呈现出来,除此以外没有别的选择。”这是关根没有发表的笔记。

没有评论: